白院聚落建築群-1927年作品

白院聚落建築群
Maison de la Weissenhof-Siedlung
德國斯圖加(Stuttgart,Allemagne),1927年。

 

白院聚落建築群是由德國工藝聯盟(Deutscher Werkbund)發起的建築展,在負責建築群規則計劃的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主導下,邀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家的建築師,以實際完成的建築提出他們對於「現代城市人住家」的看法。密斯期待所有受邀的建築師們,構思現代生活住宅的原型,除了展現實驗性集合住宅的可能,同時思考低營造成本條件下所可能擁有的建築空間或是形式上的變化。

 

白院聚落建築群中,柯比意與他的堂哥皮耶‧冉內芮共設計兩座建築。兩座建築仳鄰,分別是兩種不同的住宅類型,一為單棟住宅(位於Bruckmannweg 2),另一為雙連棟住宅(位於Rathenaustrasse 1-3)。密斯認為柯比意與冉內芮的設計對於該建築展而言,能夠展現法國現代建築思潮,因而有其重要性。

 

柯比意與冉內芮的設計,運用了他在1914年所發展出來的多米諾住宅結構系統(dom-ino),在白院聚落住宅中,使用鋼筋混泥土的空間骨架,以混泥土空心磚作為牆面的材料,並且刻意地將具備結構承載力的元素與不具結構作用的元素分開。布魯克曼巷的單棟建築,是雪鐵龍住宅的小改版,內部空間的布局幾乎相同,建築物呈立方體,地面層柱列撐高,南側立面最明顯的元素為兩片大創,為室內挑高、含餐廳在內的大起居室,挑空夾層部分為主人臥室。最頂層配置兩個小臥室以及屋頂露台。

 

拉特街上的長形建築,是一座雙連棟住宅,雙連棟兩戶平面幾乎對稱,南側路口那戶稍大,北側較小。這座雙連棟住宅,其平面來自《可變形住宅》的住宅原型,地面層退縮形成柱列撐高的入口空間,二樓則配置所有的居住機能,巧妙地使用活動家具分隔不同機能的空間,使空間得以彈性運用,配合滑動門,白天成為開敞的大客廳,晚上則關上門成為臥室。而就在白院聚落建築展的同時期,柯比意著手修改並出版了他的《新建築五要素》。

策展人:王維周
指導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柯比意基金會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do_co,mo.mo taiwan

協辦單位:
北科大藝文中心、
北科大建築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
法國在台協會、
東和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