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建築教父-柯比意 130 歲紀念特展

甫由台北科技大學展覽結束的【現代主義建築教父-柯比意 130 歲紀念特展】近期正移師到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衡道堂展出。展出內容,囊括了經由柯比意基金會授權提供的十七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作品的稿件圖面、作品照片以及由北科大教授及學生所完成的建築模型。

台北科技大學對培植台灣新生代建築人才不遺餘力。這次更與致力於國際現代建築、文史保存的 Docomomo International 台灣分會合作。於柯比意(Le Le_Corbusier-) 130 歲冥誕的今年,推出紀念特展。讓更多國人,能夠一窺這位在二十世紀有現代主義建築教父美譽的法國建築巨擘及其作品之魅力。

 

 中文譯名法語名地點年份
1 雷芒湖畔小別墅 Petite villa au bord du lac Léman 瑞士 1923
2 拉侯什住宅和內芮住宅 Maisons La Roche et Jeanneret 法國 1923
3 伏呂杰斯住宅群 Cité Frugès 法國 1924
4 吉耶特住宅 Maison Guiete 比利時 1926
5 白院聚落建築群 Maisons de la Weissenhof-Siedlung 德國 1927
6 薩伏瓦別墅及園丁住宅 Villa Savoye et loge du jardiner 法國 1928
7 光明華廈 Immeuble Clarté 瑞士 1930
8 莫里托出租公寓 Immeuble locatif à la Porte Molitor 法國 1931
9 馬賽公寓 Unité d』habitation Marseille 法國 1945
10 聖迪耶製造工廠 La Manufacture à Saint- Dié 法國 1945
11 庫魯切醫師住宅 Maison du docteur Curutchet 阿根廷 1949
12 廊香教堂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 法國 1950
13 科比意小木屋 Cabanon de Le Le_Corbusier- 法國 1951
14 印度菖地迦聯邦政府建築群 Complexe du Capitole 印度 1952
15 聖瑪麗-拉圖雷特修道院 Couvent Sainte-Marie-de-la-Tourette 法國 1953
16 費米尼文化中心 Maison de la Culture de Firminy 法國 1955
17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e l'Occident 日本 1955

 

在去年,2016 年柯比意的建築由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識將其 17 件橫跨歐、亞、南美三大洲,七個國家的建築作品,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作品涵蓋了柯比意近乎半個世紀的創作。這也是 UNESCO 第一次由單一建築師的作品登錄,每個入選的作品都有其在各個國家散播現代建築主義的重要影響力。代表了一系列由建築、繪畫、雕刻所結合的新精神。並呈現在全新建築語彙的發明;建築營造技術的現代化;以及更深刻的回應在現代人類與社會的人性需求。在這超過十年的登錄申請準備,柯比意建築登錄為世界遺產,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意義非凡,可說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保存重要指標的推動。

東西創意有幸聆聽策展人王維周教授精彩的解說。這次的展出,著重於三個面向的討論,分別為:
第一「柯比意建築作品」登錄為世界遺產的過程與內容;
第二「柯比意建築作品」世界遺產建築作品說明及其價值;
第三建築作品認定其價值之後的修復與保存。

 

柯比意在瑞士求學期間,並未受到非常正規的建築教育。直到柯比意在巴黎建築師裴瑞(Peter Behrens)的建築師事務所實習時,才正式的接觸到正統的建築相關事務。雖然只有短短一年多,卻開啟了柯比意的建築之路。1917 年經過了柯比意回瑞士開業之後,他又重回巴黎定居。這段期間,他接觸了一批立體派及純粹主義的畫家,影響了他前期作品許多。王維周教授提及,其老師曾說道,柯比意是一個畫家嘗試著在做建築物。由於其非出身於正規的建築教育,使得柯比意更能夠跳脫傳統的建築模式,開創出與眾不同的特色。這部分也與筆者常在坊間聽聞柯比意被喻為「建築界的畢卡索」不謀而合。其豐富的想像力,以及繪畫及雕塑的背景,使他的作品創新而多元。

王維周教授介紹道,柯比意早期的建築作品在 1930 年之前幾乎都是小型的住宅。在這段期間,除了受到立體派與純粹主義的影響,業已開啟了他對現代生活有了新的想像,開始探究在工業生產社會之下的新生活到底是甚麼。於是在 1926 年理出了在西洋建築史中非常重要的新建築五要素為新建築的重新定義:
1.抬高的地面 (les pilotis)
2.自由平面 (le plan libre)
3.自由立面 (la façade libre)
4.水平帶狀窗(la fenêtre-bandeau)
5.屋頂花園 (le toit-terrasse)

柯比意其實並非其本名,而是其在 1920 年代所辦的新精神雜誌中所用之筆名。新精神雜誌是從工業生產演譯討論到各種不同的新生活層次與新生活空間的面貌。柯比意可說是引領著傳統古典建築,走向新機能建築的先鋒。在他的理念之中,讓建築更注重每個空間的位置機能要求,使其凌駕於所謂許多如追求和諧對稱等傳統思維。

以本展第一個 1923 年柯比意為其雙親所設計的雷芒湖畔小別墅為例,當他在為這個建築做出規劃時,整個房子空間為 56 平方公尺,每一個空間皆有其需求。而經過其巧妙規劃後,置入了玄關、客廳、工作空間、臥室、客房……等。空間運用構成達到了 60 平方公尺的運用。可以見得他在規畫整個空間時幾乎是將空間使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沒有一絲浪費。從此時他已經開始出現了水平帶狀窗以及越來越嚴謹的人體工學及空間尺寸運用。在這小巧的建築中,就有長達 11 公尺的水平長窗。


Petite villa au bord du lac Léman;雷芒湖畔小別墅,1923年


Maisons La Roche et Jeanneret;拉侯什住宅和內芮住宅,1923年


Cité Frugès;伏呂杰斯住宅群,1924年


Maison Guiete;吉耶特住宅,1926年


Maisons de la Weissenhof-Siedlung;薩伏瓦別墅及園丁住宅,1927年


Villa Savoye et loge du jardiner;白院聚落建築群,1928年


Immeuble Clarté;光明華廈,1930年


Immeuble locatif à la Porte Molitor;莫里托出租公寓,1931年


Unité d』habitation Marseille;馬賽公寓,1945年


La Manufacture à Saint- Dié;聖迪耶製造工廠,1945年


Maison du docteur Curutchet;庫魯切醫師住宅,1949年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廊香教堂,1950年


Cabanon de Le Le_Corbusier-;科比意小木屋,1951年


Complexe du Capitole;印度菖地迦聯邦政府建築群,1952年


Couvent Sainte-Marie-de-la-Tourette;聖瑪麗-拉圖雷特修道院,1953年


Maison de la Culture de Firminy;費米尼文化中心,1955年


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e l'Occident;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1955年

此次的展會將在台中文創園區持續至 11/12(日)止,更多關於柯比意的介紹,請繼續期待東西創意。

策展人:王維周
指導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柯比意基金會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do_co,mo.mo taiwan

協辦單位:
北科大藝文中心、
北科大建築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
法國在台協會、
東和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