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澳門】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是清朝鄭觀應的宅第,由其父鄭文瑞籌建,鄭觀應及其兄弟陸續修建,與盧家大屋同屬嶺南風格民宅。鄭家大屋規模很大,佔地4000平方米。由多座不同風格建築及開放空間組成,共有六十多個房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
這棟建築極具歷史意義的一點是,鄭觀應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實業家,他的著作「盛世危言」問世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一觸即發之時,該著作被當時人稱為「醫國之靈柩金匱」,對其後的社會亦產生廣泛影響,其中包括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人。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學習時,也常與鄭觀應在此議論時政。他的名言是「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盛世危言的內容皆是論如何振興國家的看法。
鄭觀應經歷 ( 摘要自維基百科 )
自小受身為讀書人的父親所教育。
16歲:到上海學習經商。
17歲:在上海外商洋行工作並於英華書館學習英文。
18歲:成為英國寶順洋行的買辦。
26歲:同別人合夥經營茶棧以及輪船公司。
31歲:受聘為英商太古輪船公司總理。
38歲:編訂「易言」一書,在自強運動期間,他提出應在商業上學習西方,並建議採取君主立憲制。
39歲:離開太古,並受直隸總督李鴻章之託出任上海機器織布局及上海電報局總辦。
39歲:上海電報局總辦任內,他建設了津滬電線,並組織翻譯出版了《萬國電報通例》和《測量淺說》,供各地電報局使用。他還因為大北電報公司所用電碼本字碼過少,而對電碼本進行擴編,出版《四碼電報新編》。
41歲:升任輪船招商局總辦。
42歲:他因輪船招商局與太古輪船公司經營不善以及員工中飽私囊等所累,身心俱疲,遂退居澳門,居住於其鄭家大屋中,潛心修訂《易言》,亦即後來的名著《盛世危言》。
49歲:出任開平煤礦局總辦,翌年調任招商局幫辦。
52歲:《盛世危言》完成。
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建立,鄭觀應則專注於發展教育事業,歷任招商局公學駐校董事、上海商務中學名譽董事等職。
鄭家大屋門口有「通奉第」的匾額,通奉大夫為官職,以清朝為例,通奉大夫職階通常為從二品或正五品。兩側對聯分別是:前臨鏡海,後枕蓮峰。
廣東式凹門斗做法
門官
這是一個簡單的灰塑門官,這在澳門建築中很常見。這裡的門官則以簡樸為主,在修復的過程中,發現這個門官共有十八個顏色層,也就是在歷史上它經歷了至少十七次的翻新。
外廊
嶺南是濕熱之地,這種外廊很通風很適合濕熱的氣候。這種外廊式建築源於英國人來到印度南部殖民時,極不適應炎熱的氣候,於是他們在住宅前加了一個外廊以遮強光,這種以遮陽為主要功能的外廊式建築,隨着英國殖民勢力擴大,由南亞、東南亞、東北亞逐漸傳至中國。這種外廊式建築後來傳入嶺南,融合了嶺南的傳統元素,騎樓的門廊被串通成沿街廊道,並裝上獨特的滿州式窗戶。
鄭家大屋的窗戶是滿州窗的形式
滿洲窗最傳統的做法是以木工榫卯結構製作外框,並且配以套色玻璃進行蝕刻內嵌的。不過這裡並沒有採用彩色玻璃。
滿州窗的歷史
清朝乾隆時期,朝廷派駐1500名八旗兵攜眷駐防廣州。他們帶來了獨有的窗戶樣式文化,慢慢的這種窗戶樣式成為廣州富裕階層效法的對象,成為廣州西關地區流行的地域性窗式之一。
冷巷
冷巷是嶺南建築中很重要的元素,具有自然通風的功能。他的原理是將建築排列組合形成一個較窄的巷道,或是在建築的一側留出的一條小廊道。因為冷巷寬度很窄,經過這裡時風速會增大,與冷巷連接房間的熱空氣就會被帶出,冷空氣會進入,而達到通風效果
澳門歷史城區2005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